评这就钢板切割是polo等德系的优点 |
发布者:无锡立硕物资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:2019-11-15 8:48:15 点击次数:187 关闭 |
说那些车钢板薄是没有依据的。可以验证的。一般进口车整车重量重说明钢板厚。地盘也结实。如果整车轻说明太薄。钢板说的是钢板弹簧还是说车身的外部钢板? 2013-08-15展开全部车身钢板的评价有几点:A钢板的深冲性能﹔B钢板的油漆附著性能﹔C钢板的折弯性能﹔D钢板的防锈性能。 由於技术的进步,特别是90年代后,钢板切割激光毛化技术的应用,钢板的深冲性能大大提高,使得生产更为好看的车身成为可能,同时也使应用薄钢板成为可能。 评:薄钢板可以降低成本,当然生产商,特别是日系车商愿意采用,成本控制是他们的强项 评:这就是polo等德系的优点,polo保证防生锈10年,内部控制15年 钢板的折弯性能是需要重点解释的,按普通思维,钢板越厚越安全,其实不然,车辆受到撞击时,首先是保护车还是人?钢板厚不易变形,撞击的能量传递给了乘员,钢板薄一些,受能量撞击后,褶皱变形吸收能量,使能量尽可能小的传递给乘员。 评:这个说法在网上很流行,其实存在很大的逻辑错误。厚钢板并不是不会褶皱变形吸收能量,而是可以吸收更多的能量,这就是fit、亚个等车为什麼会大撞折断、轻微一撞就要大修的原因。另外在大撞的时候气囊是在碰撞初期作用的,后期就需要车身刚度的保证了,钢板厚薄作用非常大。小碰撞的时候,连夏利、qq都没事。 现代汽车设计,车身钢板向薄的方向发展,80年代是>1MM,90年代是1-0.8MM,现在是0.8-0.6MM,过去车身厚钢板还有一个作用是增加车的自重,使驾驶平稳。现在是考虑增加底盤的重量,使重心更低。并在车身形状上进行改进,普遍采用楔形块形状,在行进中利用风压增加车的自重,并减小风阻系数。钢板切割 FIT在外形上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,虽然有些夸张,但不失运动之美。你仔细看看日系车,夸张也好,含蓄也罢,都采用了楔形块车形。为了安全,在设计上采用了发动机悬挂,当受到冲击时,钢板褶皱吸能,发动机脱钩落地。 所以不要以钢板的厚薄来评价车和安全性。FIT都是薄钢板,也都通过了严格的三级安全测试。 我原来是fit的潜在购买者,但是这些天看到广本车的事故的报道,以及各位网友的评论,感到有必要谈谈日系车的安全性问题。钢板切割因为我看到一些文章中写道:“不过安全不仅仅是看钢板的厚度,还看缓冲力和吸能区,看人的伤害程度,不是看车的损害程度和外型,飞度在美国的NASP安全测试中是4颗星,这是非常好的。” 作为一个从事工程力学的科研工作者,在目前汽车工业,特别是汽车结构的研究已经不是什麼科研难题的情况下,绝大多数家都可以做到合理的缓冲和吸能设计,那麼到底能够吸收多少能量呢?这就和吸收能量的构件的厚度,毫无疑问,厚钢板,长的前脸吸收能量要比薄钢板,短前脸好的多。这就是欧美车为什麼不随日系车一起降低钢板厚度,降低成本的原因之一。也是为什麼网上经常看到什麼日系车和德系车追尾,日系瘪了,德系只有刮了点漆德原因。
对於车主来说,生命只有一次,安全是重要的!从这几次事故来看,广本的这几款车确实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,本人已经彻底放弃考虑飞度。对於目前飞渡的拥有者,当然也没有必要紧张,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,毕竟对於刮蹭追尾等小事故,它还是有很安全的。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?评论收起匿名用户 |
|